流行性脑脊髓膜炎(简称流脑)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,其发病急、进展快、传染性强、隐性感染率高、病死率高,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。本文将详细探讨流脑的凶险特性、发病机制、病死率以及可能的后遗症。
一、流脑的凶险特性
流脑的“急凶残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发病急、进展快:流脑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7天,一般为2至3天。患者初期可能仅有低热、咽痛、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,但数小时内可能突起寒战、高热,伴头痛、食欲减退、呕吐、烦躁不安、抽搐等症状。暴发型流脑病情进展迅速,若不及时救治,常于24小时内死亡。
2. 传染性强:流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。病原菌在体外生活能力极弱,但同寝、哺乳和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。
3. 病死率高:流脑的病死率极高,即便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改善照护条件,仍有10%~15%的病死率。特别是W135群流脑,病死率高达50%。
二、流脑的病死率
流脑的病死率极高,根据不同血清群,病死率有所不同。全球各地区流行的流脑血清群存在一定差异,其中A、B、C、W、Y、X六个血清群是引起侵袭性疾病的主要血清群。在这些血清群中,W135群的病死率尤为突出,高达50%。
三、流脑的后遗症
流脑不仅病死率高,而且幸存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会留有永久的后遗症。据统计,10%-20%的存活者会有永久的后遗症,如听力丧失、神经损伤或肢体残缺等。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。
我国2004-2020年呼吸道传染病死亡率流行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
四、流脑的高死亡率
在2004至2020年期间,我国对10种应报告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了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,以揭示这些疾病的死亡率流行趋势和特征。研究结果表明,流脑(流行性脑脊髓膜炎)在这些疾病中每年病死率居高不下,尤其在儿童群体中,病死率占比更高。
五、儿童流脑的高病死率占比
在所有年龄段中,儿童尤其是小于5岁的儿童,流脑的发病率最高,且年龄越小,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。流脑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极为严重,20%的流脑患者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的伤残,1/3的感染者终生伴有和神经系统损害有关的智力、视力、听力、运动能力、感知能力等后遗症。
六、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
流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,冬春季高发,且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流脑病例报告。在中国,流脑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,占病例总数的60%以上。此外,流脑的菌群分布特征也出现了明显变化,A群病例构成呈减少趋势,而B、W群以及其他群和未分群病例构成均呈上升趋势,显示中国流脑病例流行菌群构成正在向多元化发展。
七、结论
流脑是一种急凶残的疾病,发病急、病死率高,且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。因此,对于流脑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。公众应提高对流脑的认识,及时接种疫苗,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以降低感染风险。同时,医疗工作者也应加强对流脑的监测和研究,以便更有效地防控这一致命疾病。
星浩健康特邀科普倡议专家:左医生